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整体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专项聚焦产业发展问题,为实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有效防治、农业生态环境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的多重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前 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化学品过量投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以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科研人员和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2014 年,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启动,将原有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五大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鉴于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农业面源专项”),并于2016 年3月开始组织申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为专项管理专业机构,在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专项一体化实施、加强科研与产业对接、成立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等方面进行了管理机制探索创新,不断推动专项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1 专项整体情况
1.1 专项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60%,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源污染。《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达19.4%,其中重金属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数的82.8%;在南方粮食高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且集中连片分布。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主产区的污染负荷与复杂性形势严峻,照搬国外既有理论和技术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在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技术挑战,难以有效地遏制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实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中共中央、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国内科研单位针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的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开展了不少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研发基础。然而,相关理论与技术成果大多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阶段,存在着局部化、短期化、系统性不强、转化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不足以为政府决策、市场和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国内现有相关研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和政策管理方面的研发团队,开展衔接紧密的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有助于早日实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有效防治、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有效提升的多重目标。